(通讯员:丁媛媛)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充分利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继续推进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6月2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重庆市建川博物馆基地开展了年度专题实践教学。

本次实践教学课由学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和基地兼职教师协同完成。专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结合建川博物馆的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和新中国70年展览馆教学资源,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三个教学重点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基地兼职教师施萍萍利用兵工署第一工厂旧址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抗战武器汉阳造”进行教学,为学生讲授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基地兼职教师黄家新以“抗战老兵的红手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强有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故事和史实进行教学,向学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校马院专任教师廖凡瑶用馆藏的新中国伟大成就资源进行教学,为学生讲解了新中国成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党的领导。

最后,我校马院专任教师丁媛媛结合课中的三个教学场景进行课堂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青年学生要爱护和坚持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立足当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所学常识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本次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都由专兼职老师引导教学,采用集中教学和学生自主完成场景任务解锁下一环节的互动方式,紧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在日常教学中较为抽象的主题,强化了学生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这一理论的理解和消化。本次实践教学用鲜活的案例和实实在在的展品使学生与教师建立共情,在不经意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内化于心。
实践教学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思政课实践教学很有意义,既拓展了学习空间,也使理论学习变得更有“代入感”了,它使大家不再是理论常识的“背诵者”,而是理论常识形成与发展的“见证者”。这堂课以生动鲜活的场景使大家变成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好奇宝宝”,让大家汲取了更多的理论养分,思政课通过鲜活的事例和展品向大家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来不易。在实践教学基地,大家感受到了历史的厚度、理论的深度和展品的温度,更感受到了新时代使命的召唤。